明天返程回曼谷,日本此行收获满满,临行小结,以飨众友:
1,人生四十五,小风浪无数,大坎坷只去年这一回,始于去年年初那趟飞离北京终点东京的航班。这几天回头来看,寓意和启示都很明显,失于京又得于京,失之东升西降,得之东升西降,失之于同学又得之于同学,失之于机器人又得之于机器人,因果相伴,果和因皆为一体,想放下的一切恰恰也是新起点我所拥有的一切,于是内心释怀了,变换了空间和时间,又回到了起点,可以再出发了。如果说去年第一次飞抵东京是为了结束,那么这次再访东京则是为了开始。
2,人之贵,贵在知人知己,再出发需要什么样的同伴,需要什么样的自己,此行都有了答案。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是现象更是规律,从树和墙来看都是宿命,是悲戚,但是如果我们从树根和墙砖的角度来看,都是轮回,只要根不烂,砖不朽,春风春雨和能工巧匠再现之时,就是巍峨再起之日。再出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同伴就很清楚了,需要的不是巍峨之上的添绿加砖的风采力量,而是能托举再生的不腐不朽的力量,需要的是独身能生的独立的力量,而不是攀附繁华的附庸的景象。换几句土话说,需要没有组织自己也能活得下去的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不是只能依附于组织靠吸取组织营养的寄生。需要和而不同的诤友,而不是同和不和拥趸。
3,新征程的机会在哪里?此行我从东京落地,周边去了埼玉,离开东京先向南到了福冈,再往北,到了札幌,加上此前多次落足的大阪,京都和名古屋,日本的主要都市和地区基本全了,遍历种种之后的结论是日经指数从两万点回到四万点不是偶然是必然。世界局势的回旋镖从大航海时代开启的从封闭到开放的进程开始走回封闭的各自为政,我们就像来到了一个波形走完以后的复位过程。但是,人类已经习惯了全球化带来的物质丰富和生活便捷,身心都舒服过了的人是回不过去的,天朝的供应被取代的部分,让全球都舒服的产品中靠纯人力堆积的部分还会流向人力更便宜的地区,靠品质保证的部分会继续流向有品质保证的供应链,那么纵观全球,既有品质还有大量供应能力的地区只有日本,也就是占据人们日常生活高端消费的制造业的供应,除了日本,几乎完全没有替代了,这就是这次日本经济复苏的底气,任中美怎么折腾,其他地区怎么迎合,日本都会收益,因为日本制造的补位是刚需。结论:对全球而言,日本供应替代天朝供应中需要的力量中我们恰好有优势的地方,就是机会在的地方,对天朝而言,天朝不得不用,而日本恰好有的地方,也是机会所在的地方,具体而言机会在哪里:1)面向欧美的服装贸易,家电贸易,2)面向天朝的算力中心和各种产自美国的高端制造。3)以及可以将以上两点打扮起来,将制造和资本连接起来,我熟悉的商业模式和话术,孵化器和机器人行业。4)还有我们已经在做的,经济景气必然带动的经济类型,旅游经济。
4,如何做,东方世界是圈层文化而非成就型文化,东方世界的世人天然因帽子而信人,重圈层重形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日本也不能免东方的认人文化的俗,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立牌坊,场地,品牌这些门面工作或者说平台搭建是今年要完成的事,将我们的事业包装在一个"东京未来世界机器人孵化器"的明目下是必要的,用一个融合性的载体去承接天朝的客户资源和日本的供应链资源。在平台的基础上我们用形成未来可以高杠杆放大和变现的资产,即股权资产,将我们看好的方向和具体项目以最小的代价形成股权,已经注册完成的setbot,以及还未注册的LJ的AI子公司,机器人公司都是第二步要完成的事情,这一步的夯实是为了保障未来平台做大的时候,我们拥有借助平台杠杆化我们自身利益的种子,而不是坐视后来者腾飞空羡慕。第三步,为平台汲取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资金和信用背书,这一步我们已经开了头,今年就得结出一些果,两家公司是我们的敲门砖,依靠不依赖,用好不指望,研究院是我们最重要的背书机构,要深入深度的联合,融合成为一家人,做到内外一体。以上三点就是我们近三年要做的事,简单点说就是,打桩,搭台,请戏班,宴宾客,养名角,或者这么说,搭事业的平台,种资本的种子,引资源的活水。上述诸事之中,有个最核心的内核,是聚人气,雷军很成功,他的成功中有一条我最看中的点,这一点我以前做的很差,雷军认为无论什么商业输入输出都是人,也就是创业者和客户,再好的商业计划,人的因素不具备的情况下,都不宜起步,因为必败,对我们也是一样,布再好的局,没有好人,都枉然。所以我们近期的任务,商业是势,人是根,我们要在最初的三年聚集最重要的同行者,即创始合伙人,基石投资人,和核心客户。
5,再出发何处是归途?我们大部分人都过了四十,我,社长和院长已经奔着五十去了,所有人里,除了乐乐都已经没有了生活之忧虑,属于想躺平可以躺平的人群,区别只有躺平的姿势。没有了基本生活之忧的团队再创业,尤其需要在起步的时候就定下目标,否则容易散伙。院长离开东京之前我们有过深谈,大家也有基本共识,再出发,多考虑考虑自己和家人,用前半生的经验在新的时代浪潮中博取些机会,谋得事业为家人为子孙,谋不得也不必焦虑自责,人生下半程,开心点就好。我和院长的前半生,包袱太重,为了太多人,太多大我,忽视了小我,现在走到下半程,再出发,带着大家为了小我,也不失务实,不求治国平天下,只为到老得心安。所以,遇事大家商量着来,能行就冲,不行就随他去,谁也不用迁就谁,我们一起做一群,志同道合的养家翁。大财能有则有,没有也不必牺牲小我去换取,快乐,心安是归途。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