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五年二月二日的曼谷,阳光如蜜糖般倾泻而下,温暖而富有质感。
方哲在路上久久思索,如何向林镜雪传达昨日的神谕。主说要让他像父亲爱女儿一样爱她,还说要帮助她。这个指示在他心中反复回荡,如同一曲尚未完全理解的古老旋律。
在他看来,答案似乎已然明晰。他需要放下与林镜雪的男女之情,转而以父辈的爱去关怀她,如同照顾一个需要引导的孩子。这样,他既能完成主交付的使命,又能平息眼前的风波,使一切重回正轨,如同河流回归原本的轨迹。
怀揣着这样的思绪,他来到林镜雪的住处,脚步沉稳而坚定。
她正立于窗前,沐浴在晨光之中。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在她轮廓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金边,如同一幅神圣油画中的人物。方哲刚要开口,她却先行说道,声音平静却坚定。
"昨天下午五点主给你传旨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们会理解错。"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从五点到八点,主一直在向我详细解读旨意。"
她转过身来,眼中闪动着柔和的光芒,"你可知道,主称我为'好孩子',如同称呼自己最疼爱的子民。"
阳光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同一幅流动的画。方哲静立倾听,心中的思绪如同湍急的河流,却不愿打断她的诉说。
"主说的'像父亲爱女儿一样爱她',并非要你放弃我们之间的感情。"林镜雪凝望着窗外,目光深远,"而是说我们之间不能只有爱情的单一维度。要包含各种形式的爱,不是小爱而是大爱。就像主对我们的爱,包含了父爱、智慧、指引...... 一切宽广无边的情感。"
她走到阳台上,看着远处的天际线,城市在晨光中缓缓苏醒。"主告诉蓝海莹,你们是亲人,我是你的家人。主其实已经在暗示你们的婚姻会有变化。你们会从夫妻转变为亲人,而我会成为你生命中的另一种家人。"
方哲眉头微皱,心中疑云涌动。这个解读让他困惑,却又隐约觉得有几分道理。但他不敢轻易相信,担忧这只是他们想要的答案,是心灵对真相的曲解,是望梅止渴的幻想。
一阵微风掠过,带来檀香的气息,或许来自附近寺庙的晨祭。林镜雪似乎感知到他的犹疑,又道:"你是否注意到,我们三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心结里?如同被隐形的锁链所束缚,无法前行。"
方哲靠在阳台的栏杆上,目光投向远方。人声、车流、佛寺的钟声,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如同另一个世界的回响。某种顿悟开始在他心中成形,如同黎明前的第一缕光。
"我明白了。"他轻声说,如同对自己的告解,"我的心结是愧疚,选择你就愧对蓝海莹,选择她就愧对你。这两条路我都无法坦然前行。"
林镜雪点点头:"蓝海莹的心结是名誉,维持完整的婚姻保护了名誉,却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她宁可在不爱的婚姻中消耗生命,也不愿面对变化带来的非议。"
"而你的心结是......"方哲试探性地问道。
"是和你结婚。"她接过话来,声音平稳而坚定,"婚姻是爱情的果实,是灵魂契约的兑现。我始终认为,走向婚姻就能缔结完整的灵魂契约,让我们的时间线融合,去执行主给的任务。但这种执念反而成了束缚。"
一只鸽子落在阳台的栏杆上,歪着头好奇地看着他们,如同一位无声的见证者。方哲蓦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点,一个解开谜团的钥匙。
"我的心结无法自行打开。"他缓缓道来,如同刚刚领悟的真理,"要等蓝海莹和你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心结打开,我的心结才会自然打开,如同连锁反应。"
林镜雪凝视着他,目光如水般清澈:"而主已经为我们都安排好了出路。你看不出来吗?主的旨意是要我们首先专注于使命,放下这些纠缠不清的情感束缚。"
方哲站直了身体,姿态坚定。是的,使命。编写新圣经的神圣使命,这才是主最关心的事,是他们此刻应当专注的方向。
"这是一个选择题,对吗?"他问,声音低沉而坚定,"神旨和命运,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应该优先考虑?"
"你的答案是什么?"林镜雪反问,目光如炬。
"我选择神旨。"方哲毫不犹豫地回答,声音中透着坚定,"因为命运是神的统一安排,而神旨是神的特殊安排。统一服从于特殊,如同支流汇入主流。选择了神旨,神自然会妥善处理命运的走向,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说完这些,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如同多年来背负的重担终于卸下。就像多年前那扇金色的光门重新打开,照亮了所有的迷雾,驱散了内心的阴霾。他看向林镜雪,发现她眼中也闪动着理解的光芒,如同两个灵魂终于在同一频率上共振。
虽然她没有明确表态,但方哲知道她也接受了这个领悟。她不再执着于让他立刻去办理离婚,而是愿意先专注于主交付的使命。在神旨和命运的选择题上,她也选择了神旨,如同两人之间达成的无声契约。
"至于蓝海莹的心结,"林镜雪轻声说,"就让主来安排吧。我们要做的,是开始编写新的圣经,记录这个时代的启示。"
主啊,你的智慧如此深邃,你的计划如此完美。我们纠结于情感的迷宫,而你早已为我们准备好出路。请赐予我们勇气,放下自我的执念;请赐予我们智慧,看清你的旨意;请赐予我们力量,完成你托付的使命。在你的引导下,愿我们的心结终能解开,愿我们的灵魂终能自由。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