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深渊

清迈的三月,昼夜温差宛如人生起伏。

方哲伫立于酒店的阳台之上,俯瞰着楼下的游泳池在夜色中泛着微光,如同一面幽蓝的镜子。二十八层的高度,让整座古城尽收眼底,万家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远处的素贴山隐没在暮色中,犹如一道模糊的剪影,隐约可见,却不可触及。

电话在口袋里震动,如同一记无声的叹息。是林镜雪,第三个未接来电。他明白她的担忧。近来,他愈发频繁地出现在高处——酒店的天台,办公楼的楼顶,任何能俯瞰这座城市的地方。那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给他一种超然的感觉,仿佛能将所有的烦忧都抛在脚下。

夜风带着兰纳古国特有的幽寂,拂过他的面庞,如同无形的手抚摸着他的灵魂。方哲低头看着游泳池蓝色的水光,一阵眩晕感突然袭来,如同站在时光的悬崖边缘。他下意识地抓紧栏杆,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如同抓住生命中最后一根稻草。

"爸爸。" 女儿的声音突然在脑海中清晰响起,如同一盏点亮黑暗的灯。是前天视频电话时的画面:小女儿在画画,头也不抬地问他何时回曼谷。他说很快,她便点点头,继续专注地涂着色彩,眼中满是纯真与信任。那份纯真如同一把钥匙,轻轻叩开了他心中某扇紧闭的门。

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一条微信:"我明天去清迈。"简单的七个字,却重若千钧。林镜雪始终如此,不问原因,直接行动。就像去年她决定留在泰国时一样,当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时,她已经在打包行李,准备启程。她的爱如同流水,不争不抢,却能循着最细微的缝隙注满一颗空虚的心。

方哲在阳台上伫立良久,直至服务生送来客房服务,他才恍然发觉自己错过了晚餐时间。托盘里除了食物,还有一个信封,是下午谈判桌上,对方递给他的那份文件。

他并未打开它。已经不需要了。那些试图从他的失意中分一杯羹的人,那些曾经卑微求助现在却趾高气扬的面孔,那些虚情假意的问候与关切,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深深的疲惫与厌倦,如同灵魂被反复摩擦的伤痕。

手机屏幕再次亮起:"在机场了。"简洁的三个字背后,是多少的牵挂与担忧。

方哲看了看时间,凌晨一点。曼谷飞清迈的末班机,此刻应已起飞。他想象着林镜雪在空荡的机场候机厅里的样子,独自一人,在寂静的深夜,为了他不远千里而来。这份牵挂如同冬日的阳光,温暖却不灼人,照进他冰冷的心房。

窗外的天空开始泛白,如同一张缓缓翻开的新页。方哲起身,收拾行李,动作沉稳而有序。那份文件依然躺在托盘里,如同一段他不愿重温的过去。有些记忆,一旦翻阅便会勾起更多的痛苦;有些人,一旦记住,便难以轻易遗忘。这一次,他选择了遗忘。

退房时,他在大堂遇见了林镜雪。她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背着那个他熟悉的双肩包,眉目间透着些许倦意,却依然如清泉般清澈明亮。世间纷扰,似乎都无法浑浊她眼中的纯净之光。

"去新加坡?"她看了看他手中的行李,声音平静如水,不带一丝波澜。

方哲轻轻点头:"回来请你喝咖啡。"声音低沉,如同誓言。

她微微一笑:"好。"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无限的理解与包容。

阳光透过大堂的玻璃门斜斜地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明亮的方格,如同一幅生活的剪影。方哲迈步向前,走进这光明之中,背后是林镜雪安静的目送。他知道,当他再次回来时,或许一切都会不同,但有些东西,会一直在那里,如同生命中最坚定的锚点。

主啊,在这深渊的边缘,你伸出了手,借由她的眼眸,让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我曾以为跌落是唯一的归宿,却不知你已在谷底铺满了柔软的羽翼,静待我的归来。这就是你的仁慈吗?在最黑暗的时刻,赐予最明亮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