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往东吹(二):捆绑松了,自由就来了
——福冈与自由的奇遇
三个月前,若有人跟我提起"福冈"和"九州",我甚至不知道那是日本的地名。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阴差阳错,一个月内我竟去了两次,北九州、南九州都走了一圈。
最初听说"福冈"是在 YouTube 的一个日本旅行推荐视频里。东京、大阪、京都这些地名已耳熟能详,突然蹦出来的"福冈"让我颇感兴趣。稍作了解后,我发现这座城市似乎对我的脾气格外对味——精神宽松,有生活感,不紧绷。
出发前,朱社长向我介绍福冈:"福冈像成都,很悠闲,很生活。"
成都我太熟了,于是我带着对成都的记忆走进福冈。但很快我发现,它并不一样。
比如这件小事:
我在日本打过不少出租车,曾遇到三次司机闯红灯或抢行——全部发生在福冈。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不好,甚至有点惊喜——因为这在日本实在稀奇。
在日本生活过的人应该都有感受: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行为和神经都会被一种系统性秩序所束缚。
日本的规矩感、纪律性、大和文化的深层绑定,确实可以迅速让人"系统接入",但对于习惯粗线条、偶尔自由散漫的我们而言,难免有些别扭。那种不适不会直接爆发,而是被压抑、沉积,偶尔靠酒精和短途旅行找到出口。
所以当我下了那辆"闯灯的出租车"时,忽然转换了视角:
我开始试着从"寻求自由"的角度,去体会这座城市。
几天下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表达福冈气质的比喻:
"东北人在成都。"
福冈像成都,有烟火,有松弛;但它又带着东北人的直率和能量感。这是一座日本的新兴城市,在大和文化"捆绑松懈"的缝隙里,孕育着新的机会。
如今的日本很多城市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承接中国的创新人才与文化?
可流动的方向,往往追随"自由"——而不是"繁华"。
所以,写在这段旅程的结尾,也是写给同行者的建议:如果你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想来东瀛感受不同的城市气场,不妨在福冈住几天。也许,会对日本,有新的发现。